近年来,部分院直属单位立足自身技术和资源优势,关注民生热点,以不同方式,积极服务于医疗卫生健康领域,有效发挥了科技支撑民生发展的作用。
脑防所:注重打造医-教-研合作平台。一是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密切合作,将自主研发的特色科研成果----“卒中高危人群的预警与预防”应用于临床,尤其是与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合作筹建了“卒中筛查与防治”专病门诊,年门诊量达5000人次以上,促进科研成果在临床医疗上的转化应用。二是通过承担国家、省部级以及横向协作等不同层面的课题研究任务,不断升级临床和基础科研水平,并拟于“十二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50个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示范社区,提供更直接的科研服务。三是积极参与或组织“名家讲坛”、“科普大讲坛”、“健康快车”、“世界卒中日”等科普活动,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加强科普宣教力度,提高民众的防病意识。
软件中心:发挥技术优势,面向医疗健康领域,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专业服务。自2008年起,向市级、区域级、医院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顶层设计、规划咨询、标准制定、项目管理、监理服务、测试评估等第三方信息化服务。在市级医疗健康方面,与申康医院发展中心长期合作,提供专业化的监理及测评服务,为上海市医联工程建设保驾护航,并被评为“上海市设备监理20周年优秀项目”。在区域级医疗健康方面,全方位参与浦东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在医院级医疗健康方面,深度参与全市二三级医院卫生信息化建设,确保医院、区域平台、市级平台信息系统的对接和交互。
生物信息中心:以研发服务为导向,科研项目为纽带,与国内外医疗和科研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并取得较好进展。凭借自身积累的生物医学信息学研发能力,与中山医院、肿瘤医院、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公共卫生中心、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复旦大学及新生源公司等,在临床医学信息管理系统、样本库建设、新药研发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开展了积极合作,取得显著的研发进展,同时也大幅提高了自身的服务和技术开发能力,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化产品。同时,与德国Rostock大学医学院联合开展DFG项目的预研工作,并保持着与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等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
南模中心:为高校、科研院所及生物医药技术研发企业提供了从基因到小鼠模型的全方位模式生物研发、表型检测技术服务和遗传工程小鼠动物实验的环境条件保障支撑,其中,基因修饰小鼠模型的年研发数量连续四年均保持在100种左右,为我国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研支撑。如:自2011年中科院生化细胞所利用该中心协助研发的ppo3基因剔除小鼠模型,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Nature》上发表科研论文后,2012年中科院神经所也利用该中心协助研发的Drd2条件性基因剔除小鼠模型,发现了Drd2基因缺失可使“星形胶质细胞”从生理状态下神经元的支持细胞转化为对神经元不利的促炎症细胞,为今后有效地延缓脑衰老乃至干预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相关科研成果也发表在《
Nature》杂志上。
人类基因中心:结合临床一线需求,广泛开展临床合作攻关。在银屑病、红斑狼疮、白癜风、精神分裂症,二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症,腓骨肌萎缩症等疾病的遗传相关因素研究和致病相关基因位点筛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积极
推进转化医学研究和应用。其中,联合上海地区的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华山医院、肿瘤医院、瑞金医院等,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甲亢、类风关)、儿童生长发育(特发性矮小症)、肿瘤(肠癌)以及器官移植等方面,开展转化医学研究与应用,取得较好进展。
充分运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平台设备和技术人才队伍方面的优势,与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等临床医疗研究机构密切合作,为合作单位顺利完成研究课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并且,与合作单位共同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
Human Genetics
》、《
Nature Genetics
》等期刊上发表了相关论文。
(院信息工作直属单位协作组)